买卖点


1. 三类买卖点定义

第一二类买卖点

根据“走势终完美”和走势分解定理,就可以推出:

  • 因为某种类型的走势完成以后就会转化为其他类型的走势,对于下跌的走势来说,一旦完成,只能转化为上涨与盘整,因此,一旦能把握下跌走势转化的关节点买入,就在市场中占据了一个最有利的位置,而这个买点,就是前面反复强调的“第一类买点”;
    而因为无论是趋势还是盘整在图形上最终都要完成,所以在第一类买点出现后“第一次”、“次级别回调”制造的低点,是市场中第二有利的位置,即“第二类买点”。
  • 卖点的情况,对于上涨的走势,一旦走势完整,只会转化为下跌与盘整,这个转化的节点,就是“第一类卖点”。 而第一卖点后的“第一次”“次级别反抽”制造的高点,就是“第二类卖点”。

缠中说禅买卖点定律一:任何级别的第二类买卖点都由次级别相应走势的第一类买点构成。
缠中说禅趋势转折定律:任何级别的上涨转折都是由某级别的第一类卖点构成的;任何的下跌转折都是由某级别的第一类买点构成的。

第三类买卖点

根据走势中枢中心定理一,可以推出缠中说禅第三类买卖点定理

  • 在某级别向上的趋势中,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向上离开最近的一个走势中枢,然后以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回试,其低点不跌破 ZG,则构成第三类买点;
  • 在某级别向下的趋势中,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向下离开最近的一个走势中枢,然后以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回抽,其高点不升破 ZD,则构成第三类卖点;
  • 并不是任何回调回抽都是第三类买卖点,必须是“第一次”。
  • 第三买卖点,就是次次级别的第一买卖点。(比如日线级别的第三买卖点,需要看30分钟级别的回抽,而30分钟级别的回抽的完成又需要看3段5分钟级别走势的完成。) 第三类买卖点后,并不必然是趋势,也有进入更大级别盘整的可能(特别是回踩不跌破 ZG,但却直接跌破 GG,这时已经可以明确出现中枢扩张、产生更高级别的中枢),但这种买卖之所以必然赢利,就是因为即使是盘整,也会有高点出现。操作策略很简单,一旦不能出现趋势,一定要在盘整的高点出掉,这和第二类买点的策略是一样的。

2. 查找买卖点

缠中说禅背驰-买卖点定理:任一背驰都必然制造某级别的买卖点,任一级别的买卖点都必然源自某级别走势的背驰。

换句话说,只要你看到某级别的背驰,必然意味着要有逆转。
有人要问,究竟逆转多少?那很简单,就是重新出现新的次级别买卖点为止。

第一、二类买点:

  1. 首先,必须在某级别的下跌趋势中寻找。即必须至少有两个以上的本级别中枢之后,才会有第一买点,否则不存在第一买点。
  2. 在次级别走势离开最后一个本级别中枢,如果形成趋势背驰,背驰点即为本级别的第一类买点。
  3. 形成背驰点后,必定会向本级别的最后一个中枢的方向进行次级别回拉,根据走势必完美原则,回拉后会有一次与回拉反方向的次级别调整,只要这次调整不跌破之前第一类买点的位置(三段次次级别走势完成,即次级别完成、形成次级别的第一类买点,这时未跌破),即是本级别的第二类买点。
  4. 第二类买点后,至少仍有一次次级别向上 ———— 无论是转折后形成上涨还是进行盘整。

第三类买点:

所有买卖点都必然对应着与该级别最靠近的一个中枢的关系

  • 对于买点来说,该中枢之下产生的必然对应着转折(第一买点),中枢之上产生的必然对应着延续(第三买点)。
  • 对于卖点来说,该中枢之上产生的必然对应着转折(第一卖点),中枢之下产生的必然对应着延续(第三卖点)。
graph LR; A["最近的一个中枢"] --> B["假设中枢之上有买点"]; A --> BX["假设中枢之下有买点"]; B --> C1(("中枢延续")); C1 --> D1["假设为假"]; B --> C2(("中枢新生")); C2 --> D2["假设为真。
形成趋势,或者趋势延续"]; B --> C3(("中枢扩张")); C3 --> D3["假设为真。
形成更高级别的中枢,走势级别升级"]; BX --> E1["上升趋势"]; E1 --> D4["假设为假。
即是说,一个上升趋势中不可能有第一二类买点"]; BX --> E2["盘整"]; E2 --> C(("中枢延续 or 新生 or 扩张")); C --> D5["都不能保证出现向上的转折,即假设为假"]; BX --> E3["下跌趋势"]; E3 --> C4(("背驰")); C4 --> D6["假设为真。
趋势转折,形成逆趋势"];
Copyright © EllenDan all right reserved,powered by GitbookModified at 2025-10-25 08:55:54

results matching ""

    No results matching ""